文鸯是一个悲剧人物。
虽然他的勇武已为世人所津津乐道,但他平生最值得称赞的一战却少为人知。
虽然他立有大功,却仍然不被朝廷重用。
最终,他更是莫名其妙死于权力内斗。
真正的“七进七出”
常山赵子龙的“七进七出”是一个文学篇章。
而文鸯却把“七进七出”搬到了正史。
255年,文鸯随其父在寿春骑兵,反对司马师。
司马师率大军急行而近,文钦大惊。
文鸯建议趁敌立足未稳,挫其气势。遂与其父兵分两路,夹击司马师。
文鸯鼓噪而进,大呼司马师的名字,司马师全军震惊!
当时,司马师眼睛刚割了瘤,一惊之下,带伤的眼珠自瘤创迸出,疼痛不已。司马师为安定军心,咬被头强忍,连被头都咬烂了。
可惜文钦迟迟不至,文鸯鼓噪一夜,遂引军先退。
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现在是三而竭”的时候,司马昭遂发兵追击,企图“击其暮归”。
文鸯以大军先退,自率十余骁骑反冲,所向披靡,击退追兵后再撤。
此时,司马班率八千翼(数千精骑)追来。
文鸯单枪匹马,返身杀入,迅速杀伤百余人,杀出后,又再杀入,“如此者六七,追骑莫敢出”。
这才是真正的“七进七出”!
此战,文钦虽然仍然失败,但司马师受惊,不久去世。
因内乱而不得志,被迫降司马
不久,淮南第三叛,已经投入东吴的文钦再率军来寿春,支援诸葛诞。
可惜,文钦与诸葛诞不合,诸葛诞杀掉了文钦。
文鸯兄弟当时正驻小城,闻讯欲杀入寿春,但军士不从。
无奈之下,文鸯只得只身穿墙,投靠司马昭。
司马昭力排众议,接收文鸯,并以之为瓦解寿春叛军的“心理战武器”。
果然,叛军见文鸯都能“不追究”,军心涣散。
不久,叛变平定。
史书都称赞司马昭“大度”、“大局观”,可是,谁又在意文鸯呢?
文鸯,何尝不想随其父建功立业?何尝甘心投敌?
而且,作为叛变“首恶分子”之一文钦之子,其本人又与司马师之死有关(至少有间接关系),前去投靠司马昭可谓“生死未卜”。
内乱之下,文鸯不但再无法随父建功立业,甚至要冒死投奔原先的死敌,可谓悲哀!
或许,当时的文鸯想不到:还有更大的内乱在等着他!
最辉煌一战,却“语焉不详”
投晋后,文鸯为平虏护军。
不久,秃发树机能叛乱,来势汹汹。
秦州刺史胡烈(灭蜀时为钟会大将)、凉州刺史牵弘(灭蜀时为邓艾大将)、凉州刺史苏榆先后被杀。
无奈之下,晋只得搬出文鸯出战。
文鸯督凉、秦、雍三州之军,进驻险要,大败秃发树机能。
树机能只得遣二十部弹勃“面缚军门”,各遣子为质。而胡人部落归顺者“二十万口”。
比之当年在寿春的“七进七出”,这才是文鸯最辉煌的一战。
督三州之军,威服悍敌,收“二十余万口”,这些都不是仅仅靠个人勇武所能作战的。
显然,此战,文鸯表现出的军事才能是更为全面的。
遗憾的是,史书对此却“语焉不详”,未对战事作任何描述,直接“上结果”。
要知道,晋代战事,史书虽继承“极简”之风,但对作战过程,将领方略多少是有些记载的。
后来马隆平定秃发树机能之变,史书对其用兵更是不惜笔墨。
文鸯此战的记载不详,只能说:很遗憾···
立功却通不过“面试”
文鸯立有大功,为朝廷任命为东夷校尉、假节。
这是一个靠谱的任命。
西晋的东夷校尉,负责统领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。
由于西晋的民族政策,各地少数民族已经蠢蠢欲动。
素有勇名的文鸯自然是担任这种工作的最佳人选。
可是,文鸯上任前,与晋武帝见面后,不喜欢文鸯,遂不任用。
或许,晋武帝喜欢的是士族们那种“风流”,而勇武的文鸯不入其类吧。
总之,已经证明自己才具的文鸯,终究因为一次“面试”被刷了。
莫名其妙死于内乱
悲剧还未结束。
晋惠帝时,朝廷内乱,杨骏被诛。
政变后,司马亮、司马繇专权。
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。
当初,文钦正是被诸葛诞所杀,因此,司马繇一直担心文鸯复仇。
于是,司马繇也将文鸯打入杨骏一党,夷三族!
其实,杨骏确实喜欢拉拢党羽。
但是,早在晋武帝后期,杨骏的亲信、党羽就纷纷被委以重任了。
文鸯,一个挂名的东夷校尉,无权无势,算哪门子党羽呢?
总之,勇武的文鸯,就这样莫名其妙死于内乱。
文鸯的遭遇,反应了西晋的盛衰。
早年,他的勇武,间接导致了司马师死亡。
司马昭尤能以大局为重,接收他的归顺。
可是,进入西晋后,文鸯虽立大功,展现其杰出才能,却因西晋“优容士族”,使其始终不能得到长期任用,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。
到晋惠帝时,莫名其妙之间,名将就会在既无罪证,更没有任何威胁、权力的情况下被杀死!
司马家的统治者,真是一代不如一代。
文鸯,也就悲剧了!
被人冠以“小赵云”的文鸳,别看名字文绉绉的,其实很生猛。历代史学家评价文鸳,都对他的神勇感叹,说他“姿器膂力,万人之雄”,“出入万众,单枪匹马,所向无前”,“百战百胜,貔貅为群”。
已经没有人可以相比,只好与貔貅这类猛兽为伍,按这个战力,估计也只有项羽再世,才能以跟他比划比划。所以,有人称他为三国后期“第一战神”。
文鸳的成名战,对手就是个猛人——司马师。
文鸳是魏将,怎么跟司马师较上劲了呢?原来司马师废黜了曹芳,引起毌丘俭和文钦(文鸳之父)的不满,二人在淮南起兵,跟司马师翻脸了。
高平陵之变后,司马懿杀了曹爽,把曹操的子孙们当糖人捏。毌丘俭和文钦都是曹爽的心腹,失去靠山的二人,早就对司马家族心怀不满,曹芳的被废,点燃了他们对司马氏的怒火。
毌丘俭是曹魏政坛和军界重量级的大佬,司马师不敢怠慢,他不顾自己刚刚做了眼部手术,亲自率领大军平叛。
司马师不愧于老奸巨猾,深得老爸精髓,他令邓艾诈败,将毌丘俭和文钦吸引到汝阳,以精锐骑兵发动袭击。当文钦看到黑压压的骑兵,才发现中了司马师的计,不由叫苦不迭,竟然害怕得手足无措。
时年只有18岁的文鸳,却表现得比老爸还要镇定,他提议:司马师大军刚到,我们应该趁他立足未稳,立刻迎头痛击!
文钦这才定下神,逃跑就是司马师的活靶子,看起来也只能接受文鸳的建议,搏一把或许有生路。
当夜,爷俩各率一军,对司马师发动偷袭。司马师根本没料到文鸳居然有胆主动攻击,他正在大帐休息,大营外已经是战鼓雷鸣,杀声震天。司马师大惊,下意识眼部用力,结果伤口崩裂,眼珠都从眼眶脱落出来!
这时候,如果司马师失去定力,恐惧的心理立刻会蔓延,军心一乱那就是溃败!关键时刻,司马师表现出惊人的意志力,他装作镇定自若,令全军坚守,自己则闭营不出。
主帅“蒙头大睡”的镇定,安定了人心,众将奋力厮杀保卫大营。其实司马师哪是“蒙头大睡”,他头蒙着被,嘴里咬着被头,强忍着疼痛,一声不发!战后,人们才发现,被子被司马师咬得稀碎!
文鸳对大营数次进攻,然而,文钦率领的另一路人马迟迟不出现,爷俩分兵进攻的策略,变成了文鸳的独角戏。三遍鼓声后,文钦依然不到,文鸳独木难支,只得下令撤军。
以勇猛著称的文钦,关键时刻掉链子,连亲儿子都不顾,弃城出逃,文鸳也只得随父亲一起撤离。
司马师大营里,众将这才长舒一口气,吓死宝宝了,怪兽终于退了。司马师不顾疼痛,下令追击。众将一哆嗦:文钦那是老江湖,文鸳猛得像怪兽,撤退肯定是假的,一定猫在半路等咱们呢,太可怕了,俺不去!
司马师捂着眼睛:一鼓作气,再而衰三而竭,文鸳三遍鼓文钦都不来,说明他们的气势已经没了,此时不追待到何时!
众将面面相觑,再不去追击,估计司马师另一只眼球也得气掉出来,于是硬着头皮上马追击。
文鸳追上父亲,说:这么跑不是个事,如果不让司马师折了气势,咱们跑不掉。文钦这时候胆都破了,只顾逃遁,文鸳只好带了十几名勇士,调转马头:
“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,所向皆披靡,遂引去。”
文鸳等十余骑,杀入8000魏军中,如同开花弹,炸得魏军“所向披靡”。把他比作“小赵云”,名副其实。
就这样,文钦安全撤离,父子们一路向东,投降了东吴。可惜毌丘俭,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,兵败被杀!
司马师虽然赢得了胜利,但是文鸳的神勇,让他眼伤复发,第二个月就活活疼死了!
两年后,征东大将军诸葛诞,由于反对司马昭称帝的企图,也举兵反叛,并投降了东吴。司马昭派大军平叛,将诸葛诞围困在寿春。
东吴主政的孙綝,派人增援诸葛诞,可是他犯了个昏招,增援的主将居然是文钦。
原来文钦和诸葛诞,当初虽然都是曹爽的党羽,但二人一直不和,诸葛诞根本看不起粗鲁、投机、勇而无谋的文钦,曾经多次弹劾他。两年前文钦追随毌丘俭起兵,诸葛诞就因为文钦,拒绝跟毌丘俭合作,还参与了司马师的平叛。
这会儿孙綝派来文钦救援,诸葛诞心里一惊:咋回事?该不会乘机吞并我吧?
其实诸葛诞想多了,文钦真的是尽力了。为了救出诸葛诞,文钦奋力厮杀,把自己都陷进城中不得脱身。
眼看城中的粮食告罄,部下纷纷投降,文钦建议:干脆咱把北方人全部赶走,他们本就跟咱不一条心。诸葛诞一口拒绝,多一个人多一份力,你安的什么心?
后来文钦每提一个建议,都被诸葛诞否决。两人原本就相互不顺眼,生死存亡关头,依然相互拆台。结果,诸葛诞下手更快,他一不做二不休,直接杀了文钦!
文鸳和弟弟文虎,守在寿春边上的小城中,听闻父亲被杀,顿时勃然大怒。哥俩决定杀过去替父亲报仇,可惜部下都是诸葛诞的人,没人听他们的。
哥俩一合计,再不逃估计跟老爸一样,成了诸葛诞的刀下鬼。于是他们乘人不备,跳城逃离寿春,投降了司马昭。
文鸳、文虎兄弟投降后,司马昭没有听从部将处死哥俩的建议,而是给他俩加官进爵,封了关内侯。哥俩好不高兴,充当司马昭的宣传工具,骑着马到寿春城下高喊:投降吧,“蝗军”优待俘虏。
城里的守将一看,连间接害死司马师的文鸳都能受到优待,咱还撑个屁。就这样,军心涣散的寿春,不出意外被攻破,诸葛诞被杀,诛灭三族。
兜兜转转,文鸳兄弟俩又回到曹魏。当然,曹魏后来就变成了司马晋,二人成了晋朝的臣子。时间一晃12年,期间文鸳、文虎兄弟挂着将军衔默默无闻。直到泰始六年,西凉出现变故。
这一年,鲜卑秃发部反叛,首领“秃发树机能”连杀西晋三位封疆大吏。鲜卑人怪兽级的战力,让司马炎寝食难安,派谁去平叛呢?打怪兽就得用“貔貅”!司马炎想起了闲置多年的文鸳。
估计史官写作时打瞌睡,笔一滑,直接写到结果:大破秃发树机能,迫降胡人部落二十余万众,文鸳名震天下!
二十余万人,不是二十万根木头,这么大规模的战争,怎么连板凳都没放好,好戏就结束了?堪比当年WBA金腰带之战的喜剧。难不成这里有也有黑幕?有!搬个板凳稍坐,一会儿说。
又一晃N年过去了,文鸳接到一份新任命:东夷校尉。东夷校尉是驻防辽东的最高军事长官,秩比二千石。
文鸳高高兴兴,准备上任。当然,离京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,边防高级将领临行前得向皇帝辞行。没想到一次例行公事,成了文鸳的“例假”,司马炎胡乱找了个别的借口,让他回家度假去了!
史书没有记载,司马炎究竟为何要这么做,也不知道他以什么理由做借口,反正从此文鸳靠边站了。
永熙二年,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,诛杀了辅政大臣杨骏。有一个人因为功劳,立刻“抖”起来——司马繇。司马繇的父亲司马伷,是司马昭的弟弟,他还有一个身份——诸葛诞的外孙。
对了,就是三十多年跟文钦相互伤害,一起玩完的诸葛诞。诸葛诞虽然背叛了司马氏,但是他的外孙却是货真价实的司马家骨血。当年文钦和诸葛诞的旧恩怨,被“完美”地延续到文鸳、司马繇这一辈。
如今司马繇大权在握,对付一个落魄人文鸳,那还不是想怎么捏就怎么捏!于是司马繇舌头打个滚:文鸳、文虎是杨骏的党羽,灭族!
就这样,“小赵云”、“貔貅”文鸳,和弟弟文虎,冤死在司马繇手上,跟诸葛诞一样,被灭了三族!
故事讲完了,下面开始上瓜,不能让你们白等。
文鸳那场对秃发树机能的大胜究竟是怎么来的?司马炎为何不喜欢文鸳?文鸳为何这么倒霉呢?
其实在文鸳大胜的第二年,秃发树机能就卷土重来,又杀了西晋派驻的第四位封疆大吏,搞得司马炎一个头两个大。最后思虑再三,决定派马隆为将,才彻底干掉了秃发树机能。
问题又来了,既然文鸳这么牛,司马炎为何不派文鸳二次披挂上阵呢?我从文虎的经历中找到了答案:“因姻招西凉,破凉州虏。”
原来,文鸳对秃发树机能的胜利,靠的不是军事,而是联姻!
文虎跟鲜卑某个部落联姻,导致秃发树机能内部瓦解,所谓降服二十万众就是这么来的,根本没打什么像样的仗,所以史官没啥可写的,并不是他们打瞌睡。
而且,文虎与鲜卑某部的联姻,还不同于一般的嫁娶,是“姻招”,意思是文虎“嫁到”鲜卑,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。
仗是胜了,以不流血的方式,看起来很完美,却留下了定时炸弹。我替司马炎问文鸳几句:
一,你是平叛将领,有什么资格跟敌人联姻?政治联姻是你一个武将该做的事吗?
二,文虎“嫁给”了鲜卑人,他还是我晋朝的臣子吗?你们文家想干啥?
三,秃发树机能第二年就又反叛,你是不是当初就跟他约定好了?你们究竟有什么交易没有?
估计三问会让文鸳汗流浃背!只是文鸳这事做得有点像擦边球,虽然让司马炎很不爽,但是又抓不到实锤,更何况人家好歹达成了“胜利”的结果,司马炎只能捏鼻子承受了。
所以,当秃发树机能二次反叛,司马炎根本就不再信任文鸳,不可能再次派他出征,剥夺文鸳东夷校尉资格,也应该就是这个原因。
其一,文家父子都是那种头脑简单的武将,不具备政治素质。
其二,文氏家族被豪门士族集团边缘化,缺少坚实的整治后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