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静物摄影怎么拍出高级感(摄影技巧干货分享||静物拍摄有哪些实用的技巧)

时间:2024-12-01 13:16:27

静态物体的拍摄,是众多摄影创作活动中唯一能够完全受摄影师控制的摄影。一个杯子、一幅画、一部手机、一个饰品、水果、蔬菜、盆景等都是静物摄影的素材。

虽然一切都在摄影师的掌控之内,但景物拍摄想要拍得好还是很考验摄影师技术的,静物拍摄说白了下限低、上限高,因为简单,所以谁都可以拍,但能把静物拍得好,拍的生动的却不多。

静物摄影分为情节摄影和无情节摄影两种。

其中无情节摄影占据主要的部分,所谓无情节摄影,就是“看物就是物”,通过高超的摄影技术,最大程度表现物体的质感、外形特征和色彩效果。强调的是精巧的构图和合理的用光。

有情节的摄影是拿一些有生命意义的工艺品,比如人像雕刻,泥塑等,有一定的生命意义或者生活气息,让画面带有一种人情生活的氛围。把没有生命的物体拍得栩栩如生就是合格的作品。

静物地布景

就像这两只木雕鹅,本身并没有生命,虽然雕刻的栩栩如生,但是如果单独拍摄的话,就是一只普通的木雕鹅,摄影师将两只鹅放在一起,巧妙地布景,立马产生了拟人的情感。

两只鹅在目光的对视下,神态变得更加生动,好似在交流,这就不难让人进一步联想它们是不是在交流什么?或许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。

这就是有情节静物拍摄的效果,其精髓就是“拟人大法”,在布景中,将两只或三只以上的静物相互联系起来,多注意故事情节,突出生活气息与环境特征。

不同的静物反映的着重面不同。对于玻璃陶器制品,主要反映它们的质地与光泽,如果是水果蔬菜,就要尽可能地通过画面展示出它们地色彩,让观众看了就想吃。

静物地构图

在进行构图时,要注意均衡与协调,主体画面要尽可能地细致,这样才能展现出主体地色泽与质地,但也要切忌将主体充满整个画面,要适当留有一定地空白,以做画面地平衡。

有空白才有对比,有对比才能突出主体的色彩。突出主体时,不要一味地将主体放置在画面中心,以防止整个画面的呆板。

如果是多个物品呈现在同一画面中的话,要注意一个一个地去布景,先确定要表现地主体,首先将其放置在画面突出位置,然后将其余对象在其周围布置,透过取景器观察影像直到获得满意地效果。

静物摄影的拍摄角度

拍摄静物时,我们用的最多的是平视和俯视的角度,这是最能展现静物形象的最好视角。如果太低或者太高,就会使的画面中的主体变形或者缺少层次感。

静物拍摄,一般都是特写,距离较近,这时候就会遇到景深较小的问题。如果主体和陪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,就会有景深不足的矛盾,因此要尽量使用小光圈和慢速度。

用光

静物摄影主要用到的是直射光和反射光,直射光也称为硬光,适合去对应一些质感较强、比较坚硬的物体,直射光可以进一步加强物体的强烈质感,给观众带来强势的视觉感受。

柔和的正面光具有美化形状的效果,非常适合展现二维空间,另外,柔光的适用性非常广泛,不局限某一类物品,无论质地坚硬还是柔软的物体,在柔光的照射下,都会有一丝朦胧的美感。

拍摄静物时,除了照射在物体本身的光线,不能忽视的是背景光,背景光主要考虑的是画面需要什么样的氛围,不同的颜色会有不同的表现,另外背景光要注意突出主体,色彩要单调,颜色不能与主体相近。

例如这张怀旧主题的作品,其背景色调就比较灰暗,整个氛围光亮也比较低,这就很有一种老旧的氛围,黑暗的背景更是在整体色调偏暗的情况下,很好的突出了主体,使得主体依然能够显现出本身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