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> 常识>

三昧是什么意思(三昧是哪三个“昧”?)

时间:2024-08-31 10:01:32

《西游记》中,孙悟空被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的三昧真火炼成了火眼金睛,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。而三昧一词也经常被使用。

有人也许会问:三昧是哪三个“昧”呢?

其实三昧并没有所谓的三个“昧”。三昧这个词来自梵语的音译,也可以译作三摩地,也就是说,三昧和三摩地是一个词的不同音译。三字与三藐三菩提的“三”一样,不是数字意义上的“三”,而是梵语的音译,意为正。三藐是正等,三菩提是正觉。那么,三昧是什么意思呢?三昧其实就是正定、正受。

关于三昧这个词,早在宋代时就已经经常被误用。比如,宋代人王日休就说:“世人不知此理,乃谓三昧为妙趣之意,故以善于点茶者,谓得点茶三昧;善于简牍者,谓得简牍三昧,此皆不知出处,妄为此说也。”直到现在,我们也经常在误用三昧这个词,比如说得其中三昧,意思是得到其中的奥秘,其中的诀窍,其中的真谛。其实,三昧的本义是定,而且是正定;因为正定,所以有正受,接受到正确的信息。

“定”这个字很有意思,自古至今,除了更加规范化之外,字形基本没有变化,都是一只脚放在一间屋子里。这只脚是走到这里停住的脚。停住在哪里?停在房子里。这个房子是什么地方?这个房子就是我们心灵层面的家,就是我们的归宿。


在佛教中“定”和“禅”紧密联系在一起。禅定为六度之一。禅定排在六度中的第五,再往前跨一步,就到了般若。到了般若度,就踏上了彼岸的土地,因此,禅定离彼岸只剩一步之遥。那么,什么叫定?什么叫禅定呢?我们看《大乘义章》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《坛经·定慧品》如何解读的。

心住一缘,离于散动,故名定。(大乘义章十三)

妄念不生为禅,坐见本性为定。本性者,是汝无心。定者,对境无心,八风不能动。(顿悟入道要门论)

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。(坛经·定慧品)

意思就是心住在某一处,以此是内心摆脱乱的状态。如上所说,“定”的字形,就是把脚步框在一个空间内,停止在那里不动。这是一个应付心境散乱的有效的办法。如同一潭池水,因为风浪或者其他外力的介入,池水被搅动,池水因此而浑浊,不再清澈。如果这时候,你能让风浪停住,或者让其他外力停住,慢慢的,水中的泥沙沉积,池水就会重新恢复到清澈的状态。

但是,如何才是禅定呢?《金刚经》中一再说,要无所住,如果住心于一处,难免会住心于相。所以,光有内不乱还不行,还要做到外离相。所以,六祖说:“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。”先是住心一处,然后无所住,这就是禅定的境界。

这一点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,没有长时间的修行积累,不可能真正体悟到禅定的境界。《顿悟入道要门论》说:“定者,对境无心,八风不能动。”这种境界即使是对有深厚修行的人也不是一件易事。

据说有这么一个公案,或许许多人都很熟悉。当年苏东坡在瓜州任职,与隔江相望的金山寺佛印禅师来往很多。苏东坡整日持修佛法,自以为已经悟得定境,随手写了一首著名的偈颂:

稽首天中天,豪光照大千。八风吹不动,端坐紫金莲。

写完之后,暗自得意,派人过江送给佛印禅师。佛印不发一言,在他的诗偈上连写了两个“放屁”,让来人带回。


苏东坡看了佛印的批语恼羞成怒,亲自过江问罪。佛印早等在岸边。苏东坡见到佛印,劈头盖脸问他为什么如此蔑视自己的修行。佛印哈哈大笑,回答他说: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,怎么两个屁就把你打过江来了?

那么,这个定有什么用呢?六祖认为,定可以生慧。因此,《坛经》中的《定慧品》把定和慧放在一起。六祖曾经打过一个比喻,定和慧就像灯和光的关系,定就是灯,慧就是光。有了灯,才会有光。而这个慧不是普通的光,也就是说,不是普通的智慧。这个光就是佛光,这个智慧就是般若的终极智慧。这个能发光的灯,这个能生慧的定,就是三摩地,就是三昧。